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各縣市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認列危勞退休適用對象

提議者 匯入人員

已附議1651 (時間已截止)

尚須3349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17-02-04
檢核
2017-02-06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17-04-06
各縣市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認列危勞退休適用對象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每年十月份施打的流感疫苗,衛生所必定全所動員、深入社區和學校及辦公職場,提供就近便利的照顧,完成撐開民眾疾病保護傘的任務。去年在疾管署大聲疾呼下,擴大疫苗補助施打的對象,普及率從全國13%增加到25%,衛生所十二月又再次大批出動到社區再提供擴大施打對象完成接種工作,直到一月份完成全部任務,事實上這樣的工作量要求人力並沒有因此而增加。而且,這僅僅是衛生所眾多業務的其中一項而已。

 

    衛福部單位的各項疾病與健康有關的民眾宣導教育及防治工作,都濃縮在衛生所,為全國民眾提供便利的健康資訊和醫療申辦工作,衛生所的重要性顯見一斑。

 

    中小學老師退休年限至今仍適用75制(25年+50歲),衛生所的工作勞動遠遠超過學校教師工作環境的複雜和工作量,而衛生所目前適用退休85制(30年+55歲),滿60屆齡退,事實上已經非常勉而為之,將退的資深護理人員自身也常多有病痛纏身,需要就醫服藥比例者高,少年白髮的衛生所青年人力更非罕見。若新的退休規定一口氣拉到60歲申請退休,但要扣繳提早退的年金費率20%,滿65歲才能請領全額退休,事實上,衛生所恐怕也難有足夠的工作效能能勝任,即使要轉任也很難有適任的工作,再者,如此勞動的工作若當年20來歲就進公衛服務,誰有能耐能每年業務衝衝衝,工作個40多年依舊精神體力充沛,捍衛全民健康呢?

 

     請給我們一份支持的力量,加入我們的連署,讓我們適用危險勞務任用規定,讓年輕有活力的新公衛姊妹繼續熱誠的服務大家!好嗎?

 

 

《衛生所密切關注全民健康,也期望全民一起關注衛生所的健全!》

https://www.facebook.com/PublicHealthNote/  連署完,再加入粉絲頁按讚吧~ :)

 

 

我們衷心的訴求:

一、各縣市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回歸退休75制認列危勞,或至少維持85制,以確保社區民眾照顧的工作品質。

二、積極改善人力不足、提升資訊管理系統效能及充實教育訓練和工作安全。

三、請主管機關到衛生所第一線實務工作現場,了解我們工作的熱誠與繁重,協助我們改善不利的職場環境,提升我們服務民眾的效能。

 

(貼心提醒:使用gmail帳號連署,會更順利完成喔!別忘了去信箱收信確認連署^^)

 

利益與影響

 

《衛生所存在的危勞職務風險》(完整版請見附件)

 

 一、人力不足

  • 全國衛生所護理人員編制僅不到3000人,要負責全國2300萬人口的社區健康照顧工作,平均每人負擔七八千的人口,甚至有都會區的衛生所每護理人員超過萬人的服務人口,在各縣市政府經費人力控管下,人力遲遲未能擴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服務人口應以2000為宜。
  • 衛生局指定的工作執行量經常依據人口數訂定,隨著早期傳染病被控制、醫療保健趨完善而延長的平均餘命,人口持續不斷增加,在人力無法增加的情況下,是衛生所無形中增加的繁重的照顧負擔。
  • 尚有許多非護理專業工作加諸在我們之上,如:人事、會計、總務、採購、政風、財管、資訊、公文管理、出納、企劃、研考、生命統計等工作,讓我們無法有充裕時間人力可以好好發揮護理專長,提升全體國民健康素質。

 

 二、加班、超時工作成為常態

  • 白天八小時的例行工作,還要配合晚上或假日篩檢或宣導工作。
  • 每當夜間或假日的天災影響冷藏疫苗的冰箱發報異常,連忙緊急趕到衛生所處理打包後送事宜。
  • 尤其遇到大型傳染病疫情事件爆發,如當年的SARS、台南高雄的登革熱或是大量食物中毒、校園結核病接觸者調查,或是每年十月流感疫苗開打,幾乎排擠常規業務的工作時間,責任制的壓力下,加班勢必成了常態。

 

 三、工作量大而複雜性和困難度高

  • 各縣市衛生局為了配合健康意識新時代需求,不斷提出新的創新服務,衛生所是各鄉鎮執行的重要推手,舊的業務仍在、新的業務不斷推陳出新,即使窒礙難行也必須想盡各種辦理的管道配合辦理,使衛生所工作挑戰逐年再增加,也讓能資深人力無法勝任而快速流失。
  • 全國每年通報結核病通報列管個案數超過1萬人,除了依據疾管署規定例行性的追蹤管理,遇到有不配合就醫、服藥、校園或職場疫情調查、甚至抗拒接觸者檢查及追蹤者,每每都要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全國由衛生所精神病列管社區訪視個案數超過14萬人,衛福部規定平均每案要求每年要訪視4~5次,還要求要近一半的家訪率。
  • 訪視工作對偏遠或交通不便的地區衛生所,在執行保健宣導和疾病管理的人力成本和困難度更非都會區可理解。
  • 社區民眾的素質不一,敏感對象的訪視可能面臨到的暴力攻擊,尚缺乏足夠保護和因應措施。


 四、業務推動規劃、負擔醫療門診及社區工作,需要更多腦力、體力和視力負荷

 五、非單純僅室內工作職場環境,多變而風險高

 六、 無時無刻需要處理各種衛生局交辦或民眾申請之突發狀況

 七、職業災害的風險高

 八、民眾照顧服務要求越來越高

 九、社區服務對象從幼到老,健康照顧方案需要有新血加入推陳出新

 

肯請支持將衛生所護士及護理師納入適用危勞職務之列!

讓我們衛生所的健全,才能創造全民健康福祉,免於疾病的威脅,減輕醫療機構人力負擔!

 

相關連結

151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基隆市 新北市 臺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北投區 士林區 大同區 中山區 松山區 內湖區 萬華區 中正區 大安區 信義區 南港區 文山區
淡水區 三芝區 石門區 金山區 萬里區 林口區 八里區 五股區 蘆洲區 泰山區 新莊區 三重區 鶯歌區 樹林區 板橋區 土城區 中和區 永和區 深坑區 汐止區 三峽區 新店區 石碇區 平溪區 瑞芳區 烏來區 坪林區 雙溪區 貢寮區
頭城鎮 礁溪鄉 員山鄉 宜蘭市 壯圍鄉 大同鄉 三星鄉 冬山鄉 羅東鎮 五結鄉 南澳鄉 蘇澳鎮
秀林鄉 新城鄉 花蓮市 吉安鄉 壽豐鄉 萬榮鄉 鳳林鎮 光復鄉 豐濱鄉 卓溪鄉 瑞穗鄉 玉里鎮 富里鄉
觀音區 大園區 蘆竹區 龜山區 新屋區 中壢區 桃園區 八德區 楊梅區 平鎮區 龍潭區 大溪區 復興區
草屯鎮 國姓鄉 埔里鎮 仁愛鄉 南投市 中寮鄉 名間鄉 集集鎮 水里鄉 魚池鄉 竹山鎮 鹿谷鄉 信義鄉
金沙鎮 烏坵鄉 烏坵鄉 烈嶼鄉 金城鎮 金寧鄉 金湖鎮
香山區 北區 東區
新豐鄉 湖口鄉 竹北市 新埔鎮 寶山鄉 竹東鎮 芎林鄉 關西鎮 峨眉鄉 北埔鄉 橫山鄉 五峰鄉 尖石鄉
大安區 大甲區 外埔區 后里區 清水區 神岡區 豐原區 石岡區 東勢區 和平區 梧棲區 沙鹿區 大雅區 潭子區 龍井區 西屯區 北屯區 新社區 大肚區 南屯區 西區 北區 中區 東區 太平區 烏日區 南區 大里區 霧峰區
長濱鄉 海端鄉 關山鎮 池上鄉 東河鄉 成功鎮 延平鄉 鹿野鄉 卑南鄉 臺東市 綠島鄉 金峰鄉 太麻里鄉 達仁鄉 大武鄉 蘭嶼鄉
竹南鎮 頭份市 後龍鎮 造橋鄉 三灣鄉 西湖鄉 苗栗市 頭屋鄉 通霄鎮 銅鑼鄉 公館鄉 獅潭鄉 南庄鄉 苑裡鎮 三義鄉 大湖鄉 泰安鄉 卓蘭鎮
里港鄉 高樹鄉 三地門鄉 霧臺鄉 九如鄉 鹽埔鄉 屏東市 麟洛鄉 長治鄉 內埔鄉 瑪家鄉 萬丹鄉 竹田鄉 萬巒鄉 泰武鄉 琉球鄉 新園鄉 崁頂鄉 潮州鎮 東港鎮 南州鄉 新埤鄉 來義鄉 林邊鄉 佳冬鄉 枋寮鄉 春日鄉 枋山鄉 獅子鄉 牡丹鄉 車城鄉 滿州鄉 恆春鎮
溪口鄉 大林鎮 梅山鄉 六腳鄉 新港鄉 民雄鄉 竹崎鄉 東石鄉 朴子市 太保市 布袋鎮 義竹鄉 鹿草鄉 水上鄉 中埔鄉 番路鄉 阿里山鄉 大埔鄉
西區 東區
後壁區 白河區 鹽水區 新營區 柳營區 東山區 北門區 學甲區 下營區 六甲區 將軍區 佳里區 麻豆區 官田區 七股區 西港區 安定區 善化區 大內區 玉井區 楠西區 南化區 安南區 新市區 山上區 安平區 中西區 北區 永康區 新化區 左鎮區 南區 東區 仁德區 歸仁區 關廟區 龍崎區
中山區 中正區 中正區 七堵區 安樂區 仁愛區 信義區 暖暖區
那瑪夏區 桃源區 甲仙區 內門區 杉林區 六龜區 茂林區 茄萣區 湖內區 路竹區 阿蓮區 田寮區 旗山區 美濃區 永安區 岡山區 燕巢區 彌陀區 梓官區 橋頭區 楠梓區 大社區 左營區 仁武區 大樹區 鼓山區 三民區 鳥松區 鹽埕區 前金區 新興區 苓雅區 旗津區 前鎮區 鳳山區 大寮區 小港區 林園區
莒光鄉 莒光鄉 南竿鄉 北竿鄉 東引鄉
白沙鄉 西嶼鄉 湖西鄉 馬公市 望安鄉 七美鄉
麥寮鄉 崙背鄉 二崙鄉 西螺鎮 莿桐鄉 林內鄉 臺西鄉 東勢鄉 褒忠鄉 土庫鎮 虎尾鎮 斗六市 四湖鄉 元長鄉 大埤鄉 斗南鎮 古坑鄉 口湖鄉 水林鄉 北港鎮
伸港鄉 線西鄉 鹿港鎮 福興鄉 芳苑鄉 大城鄉 竹塘鄉 二林鎮 埔鹽鄉 秀水鄉 和美鎮 彰化市 花壇鄉 大村鄉 溪湖鎮 埔心鄉 永靖鄉 田尾鄉 埤頭鄉 北斗鎮 溪州鄉 二水鄉 田中鎮 社頭鄉 員林市 芬園鄉
 500以下
 501-999
 1000-1999
 2000-4999
 5000以上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